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這些看似有趣的體驗,都可能對動物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害,而「動物協助製作回饋品」的誘因背後,「參與式互動」思維模式之隱憂,就可能因捐款的善意與商品本身的趣味性,成為被忽略的盲點。而在本書將付梓前,新一波威脅方暫歇,疫病帶來的重大衝擊,除了讓所有人不得不正視全球化時代流行疾病與人類關係的變化之外,各地紛紛封城或暫停大型集會活動的措施,也快速地產生了經濟、環境等各方面的連動效應。
其中有些不敵疫情壓力已宣布倒閉,例如英國德文郡的活海岸動物園(Living Coasts)。新冠肺炎就像那顆項鍊上的果核,讓我們具體感受到過去被視而不見、隱而不顯的人類作為,「最壞的可能性」會是什麼樣貌。至於許多小型或私人動物園,原先動物照顧的品質已然堪慮,再加上疫情帶來的影響,動物處境更是不堪設想,中國湖南長沙就有民營動物園被員工踢爆在關閉期間讓動物餓死或凍死。但對許多人來說,這些歷史雖然悲慘卻太過遙遠,遙遠到不像與我們有關。受到詛咒的項鍊,具有讓人身心的所有小毛病全都被放到最大的可怕力量
事實上,歷史已有無數前例證明,動物園一旦面臨糧食或經費不足等營運問題,生活在其中的動物幾乎無法倖免於難,如果遇到戰爭,動物們就算熬過戰火轟炸,也往往逃不過餓死或被處死的命運。這些看似有趣的體驗,都可能對動物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害,而「動物協助製作回饋品」的誘因背後,「參與式互動」思維模式之隱憂,就可能因捐款的善意與商品本身的趣味性,成為被忽略的盲點。因為拜登的「不作聲」,等於告訴蔡英文美國是支持台獨的,習必須阻止蔡因此做出更冒險的舉動出來,從而下手必然要狠。
美國的施壓特別是柯林頓的表態,加上台灣內部尤其是執政的國民黨的反彈,李登輝原打算讓「特殊兩國論」入憲的想法不得不放棄,他本人也在隨後辭去國民黨主席。所以,如果未來兩個月拜登像柯林頓那樣對蔡的「兩國論」發表不友善講話,表明中美雙方談成了一筆共同管理台灣的交易,否則,意味著拜登政府默許「兩國論」,實質放棄了一中政策。拜登也不會讓習白提要求,他也要向習提條件,管束蔡英文可以,中方的出價是什麼。當年江在中國國力尚不強大時,面對「特殊兩國論」,都敢祭出一連串的反制動作,如今在強起來的新時代,習反而不敢行動,讓人懷疑習到底對統一台灣有多大的決心和信心,這對他的絕對權威是不利的。
人們看到,除了白宮發言人發表一番不痛不癢的言辭有所回應外,拜登政府並無其他官員再涉此事。兩個月後的9月11日,柯林頓終出面對「特殊兩國論」表態,在與江澤民會談時,明確表達較負面意見。
文:鄧聿文(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蔡英文「雙十講話」拋出「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互不隸屬」的言論後,北京的反應和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後大為不同。儘管中國如今是全球老二,但在國際環境於中國不利的狀況下,習應該也不想在台灣問題上做得太出格,橫生節枝。今天的中國,國力大增,整體民族主義的氛圍也更強烈,官方的戰狼外交早已蔓延民間。而對這兩個時段的領導人江和習來說,無論他們在個人稟賦及治國理念和策略上有多少差異,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二人都是民族主義者,有著一般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節,在此情況下,只有國台辦官員發一通嚴厲譴責「兩國論」的談話,而無進一步的動作,顯得異常冷靜,確實讓外界特別是台灣社會產生習近平在醞釀一場風暴的感覺。
就美國當前的抗中氣氛言,不論蔡英文在發表「兩國論」前是否知會了華盛頓,拜登(Joe Biden)政府不大可能像當年柯林頓政府那樣來處理此事。美國輿論亦不支持李登輝此提法,例如紐時發表社論要李放棄「兩國論」,以「緩和目前兩岸爆炸易燃的局面」。因此如果不出意外,這些天也是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最忙碌的時候,他要同美方談判。北京嚇阻的第一步,還是同美方交涉,通過華盛頓去約束蔡英文,這是成本較低現階段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
」 報導指出,教廷對於美國天主教會的發展不樂觀,教廷高層擔憂天主教在美國等西方世界將逐漸式微,天主教價值和精神被迫向世俗主義妥協,最後可能淪為少數菁英的信仰。最後外交部也提及主教任命協議,指出教廷也曾多次公開說明,「梵中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在處理教務議題,不涉及政治事務。
教廷匿名官員說,因為教廷在中國派駐使節這步一直未實現,只能持續維持現狀,希望局面不要變得更壞。不過報導也分析,如果教廷容忍中國併吞台灣,會付出極大代價。
台灣也關切中國箝制宗教自由的問題。但種種情勢顯示,然而中國宗教自由及人權狀況每況愈下。因此儘管教皇方濟各承認,與中國政府交易的好處不多,但梵蒂岡仍然致力於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對許多中國的作法保持沉默。外交部回應:不具體評論、台梵邦誼友好 對於媒體刊登中國逼梵諦岡與台灣斷交、教廷要求先設北京大使館相關報導,外交部則表示「不具體評論」,並強調「台梵邦誼友好」,且各項溝通管道暢通。另外本年7月教宗進行手術,有多達92國政要慰問,教廷官網感謝名單上,蔡總統列名首位。例如針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種族滅絕、甚至當中國政府的行為影響教會利益或天主教徒,比如中國神職人員的「被失踪」和壓迫、打壓香港民主,教廷也對中國的行為充耳不聞。
報導指出,如果照這樣來看,若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教廷替台灣抗議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報導指出,教廷同時承受來自美國的壓力,教宗方濟各下週將與前來羅馬參加20國集團(G20)峰會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晤,但美國剛宣布將協助台灣防禦中國的軍事侵略,美中關係正在谷底。
義大利最大報《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資深記者佛朗哥(Massimo Franco)昨天以半版篇幅專論台灣問題,強調在美中對峙下,教宗方濟各為了台灣問題承受中國很大壓力。(中央社)義大利媒體昨(24)天引述教廷匿名外交高層指出,梵蒂岡夾在中美角力間很為難,中國要求教廷與台灣斷交換取梵中建交,教廷則要求「先在北京設使館」再談台梵關係,中國未同意使情勢陷入僵持。
外交部舉出例子,表示例如武漢肺炎蔓延全球以來,台灣積極回應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通諭。也指出,雖然這幾年來教廷對台灣釋出善意,例如任命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宗座科學院院士,但是教廷整體外交風向仍逐漸倒向中國。
報導指出,拜登雖然是繼甘迺迪(John F. Kennedy)之後美國史上第二位天主教徒總統,但美國在墮胎與移民政策上與教廷意見分歧,尤其教宗方濟各最重視移民難民問題,曾不惜公開為移民問題與歐美槓上,因此教廷外交高層坦言,「對教廷來說,與非天主教徒的美國總統交手可能更輕鬆。報導指出,教廷3年前與中國簽署主教任命協議,主要是想解決中國天主教分裂危機,教廷認為放任北京繼續任命效忠政府的主教,會讓中國地下教會更分崩離析,雖然梵中協議內容並不對等,也讓教廷備受外界抨擊,但教廷認為相對「裂教」問題,其他損失還是次要的。台灣政府、民間及天主教團體持續協助教廷及相關弱勢族群抗疫。梵蒂岡內部近幾個月非常憂慮台海軍事衝突升高,認為局面「非常危急」,擔憂新冷戰一觸即發,台灣恐因此喪失獨立自主地位。
同時如果就台灣問題上保持沉默,也會讓國際社會認為,教廷的外交,與教廷提倡的人權價值無關。報導指出,教廷目前處境比3年前簽署梵中協議時更窘迫,因為隨著中國崛起向外擴張,引發國際強權與周遭國家緊張,美國在各地結盟對抗中國的形勢明顯,讓教廷的「軟實力」外交手段捉襟見肘,教廷傾向與中國維持對話,談判對象卻不斷逼教廷「選邊站」,讓教廷陷入兩難,因為教廷根據傳統從不主動與任何國家斷交。
報導中提及,「敲開中國大門」一直是教廷的目標報導稱,中國掌握的稀土加工技術,比稀土資源本身涉及的國家利益更大。
《日本經濟日報》報導指出,4國將討論冶煉技術,由於稀土礦脈包含放射性物質,該聯盟持續探索不易排放放射性廢棄物、低成本的冶煉方法,企圖突破冶煉稀土技術,抗衡中國勢力的擴張。中國稀土蘊含量居世界第一,北京當局為擴大對稀土的掌控,指示國內3大稀土巨頭進行戰略重組,創建一家掌控境內約70%的稀土國有企業,控制權從生產擴大至整個供應鏈,而進口大國日本、美國,將成首位受影響的對象。
目前Lynas已經成為中國以外唯一的大型稀土生產企業。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2015年資料顯示,世界稀土儲量為1.3億噸,中國的儲量為5500萬噸,居世界第一。中國稀土戰略:「加工技術比稀土原料本身更重要」 在AI、5G等先進科技的發展中,稀土元素一直都是背後的關鍵材料。《人民日報》強調:「中國人民絶不答應美國用中國稀土製造的產品遏制中國發展,凖備限制向美國出口稀土」。
《彭博社》的專欄作者David Fickling認為,如果中國將稀土「武器化」,會自食其果,他進一步解釋,如果北京開始禁止出口提煉稀土的技術,其後果會比之前試圖限制稀土礦貿易的做法危害更嚴重。今年2月美國已經簽署4個重要稀土類別上的調整供應鏈總統令,第一輪措施正是在稀土領域與日、澳及印的合作。
工業技術研究院張致吉解釋,稀土不是土而是鈧、釔以及鑭系元素等17種化學元素的總稱,也能理解為「稀有金屬礦」。日前為了建立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管道,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公司(JOGMEC)以優惠利率對澳大利亞的稀土企業Lynas,司進行長期投資。
報導稱,美國五角大廈為了防止中國以購入股份的方式掌控美國境內的開採公司,且不斷提醒提醒美國有關公司,在與中國合作要「保持謹慎」。隨著區域政治逐漸白熱化,稀土戰爭正在開打,將在中國逐步整併擴大影響力後,未來將有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 1996 - 2019 平淡无奇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高场